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先进功能材料制备和表征”系列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5-06-30 作者:苏畅 编辑:刘况 来源: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

6月27日,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在砺志楼L119举办“先进功能材料制备和表征”系列报告会。本次报告聚焦材料科学前沿,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拓宽研究视野。会议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王悦存教授、复旦大学吴仁兵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张博威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张永起研究员以及北京大学赵晓续教授,国内五所顶尖高校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全校相关学院100余名师生参与。会议由冶金与动力工程学院黄一中教授主持。

在学术报告环节,王悦存教授以“微纳尺度硅材料力学特性及调控机制研究”为题,系统介绍了硅材料的力学行为,特别是其揭示的非晶硅在缺陷极少时可呈现“拉强压弱”的“反常”不对称性,挑战了传统认知。该发现对硅基材料在微机电系统和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吴仁兵教授报告题目为“层状双氢氧化物设计及电解水制氢性能研究”。他重点阐述了镍铁基层状氢氧化物催化剂在电解水制氢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通过碱金属调控、高熵化等策略优化材料组分,从而有效调节活性中心的表面电荷状态和吸脱附能垒。

张博威研究员分享了“激光增材制造铜合金的腐蚀行为与成膜特性”的研究。他从航空航天应用背景出发,深入探讨了激光增材制造铜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与腐蚀行为之间的关联,分析了不同制备工艺参数和热处理对微观结构及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他还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发的腐蚀传感器装置及其构建的多源异构材料服役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体系。

张永起研究员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在纳米功能材料制备的应用”,展示了等离子体技术在电极材料沉积、物相转换、表面修饰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其反应机制,证明了该技术在纳米原子层级高效制备与改性电极材料方面的巨大潜力。

赵晓续教授以“新型原子级缺陷和掺杂的可控构筑及表征”为题,介绍了利用先进电子显微技术在亚埃尺度上对低维量子材料进行无损表征的最新突破。他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控电子束能量实现对二维材料缺陷、晶界、位错等拓扑结构的精准表征、设计乃至原位构筑,包括首创性地利用电子束辐照合成单金属空位、单层金属薄膜及实现位错自修复。团队还创新性地结合图像深度学习,突破分辨率极限,首次探测到旋转二维材料中的皮米级应力场,为在原子尺度操控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此次报告的举办,不但为师生提供了学术碰撞的契机,更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也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提供支撑。

报告人简介:

王悦存,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西安交大-西北有色-日立高科联合研发中心副主任。担任全国材料与器件科学家智库电子与光电子材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分析与表征分会委员、副秘书长。

吴仁兵,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氢能相关的新能源材料研究。2017年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20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202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张博威,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外国专家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张永起,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杰出人才引进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青年基金、四川省重点项目、浙江省重大项目子课题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

赵晓续,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联合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大项目子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

学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邮编:401331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技术支持:信息化中心

版权所有:澳博在线官网娱乐游戏(CHINA)股份有限公司    渝ICP备

渝公网安备